山丹县东街小学大记事 承担历史的椎骨(三)

2010-12-06 15:31:12  来源:东街小学  字号:【    】  浏览:18066

1961年
是年,“五级计分制”结束,学生成绩恢复百分制。
1962年
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国务院颁布《小学四十条》纠正“左”的错误。
9月,政府加大对学校管理力度,确立东街小学为第一批省级重点小学。
1963年
3月,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活动。
4月,县上统考,学校语文、算术总平均70.9分。
5月,学校试行教育部重新制定的《小学生守则》(草案)
6月,省教育厅给重点学校无价配发小学教师教学仪器、生物模型一批。
9月,张掖专区文教科拨款1.9万元,学校在原有教室东西两头续建教室。
是年,学校执行《甘肃省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政治》课改为《周会》课。
1964年
3月,省教学仪器供应站配发学校自然仪器21件。
6月,学校接教育部通知,推行简化字。
是年,张掖专区文教科又拨款0.6万元,学校用于维修教室。
是年,教育部颁布文件,简减教材,减轻学生负担。
1965年
4月,省教学仪器供应站发放仪器一批共五件,儿童读物124本。
4月,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组织教师听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语文朗读教学”广播讲座。
7月,县文教局分配给维修费500元,学校用于校墙维修。
是年,执行中央教育部制定的《1965—1966学年度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学校高年级增设生产常识课。四年级设《珠算》课。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规章制度被取消,部分教职工遭到批判。
6月,张掖专区文教科调拨教育经费1200元,学校用于维修校舍。
是年,学校开设政治课。
1967年
8月,按照山丹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通知精神,学校组织师生到农村支援秋收。
1968年
4月,山丹水泥厂“工人毛泽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部分教师下放到农村任教。
10月,“贫宣队”进驻学校。
1969年
学校改为“五年制”,将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
1月,学校设革委会,先后有张治民,杨乐臣,许明光任革委会主任。
5月,学校与山丹水泥厂“厂校挂钩”。
1970年
1月,接省革委会通知,学校教职工不放寒假到校搞“斗、批、改”。
1971年
11月,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
1972年
4月,教育部门整顿社请教师,学校有社请教师9名。
1973年
学校设政治、语文、算术、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8课。
7月,张铁生白卷事件引发出《一封发人沉思的答卷》大讨论,对师生教育思想影响较大。
9月,山丹县革命委员会教育局发给学校算术教具一套。
1974年
秋,卢万有任学校校长。
6月,学校少年男子篮球队参加了甘肃省小学生篮球第一阶段的比赛。
是年起,学校进行了“三算”(口算、笔算、珠算)实验教学。
是年,学校开始了每期向学生收取1元的学杂费。
同年,学校被定为山丹县业余体育学校。
1975年
8月,在山丹一中举行张掖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学校参加了男女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跳高、跳远和铅球7个小项的比赛。获团体第一名。
1976年
是年,学校成立党支部,校长卢万有兼任党支部书记。
1977年
7月,学校全体教职工在红旗中学参加业务培训班培训。批判洗恒汉反党反人民罪行。
1978年
秋,学校恢复了秋季始业,学制改为“六年制”。
是年,思想品德课由四、五年级每周各2课时改为一至五年级每周各1节。
学校又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1979年
地区对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进行统考,东街小学在全区12个小学中均居第6。
是年,学校贯彻教育部重新拟定的《小学教师生守则》(试行草案)向三年级以上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9月,地区教育局配发给学校“2p3----A型半导体四管机元件及印刷线路板”5套。
1980年
11月,在张掖举行的全区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小学组冠军。
是年,学校少年田径队参加张掖地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对抗赛”中,获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1981年
是年起,思想品德课正常开设,并得到加强。
同年,学校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是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转了省文教办公室《关于开展勤工俭学的报告》学校勤工俭学开始。
1982年
7月,东街小学被张掖地区教育局评为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成绩显著。
9月,学校被地区教育局评为“文明礼貌月”活动中的先进集体。
同年,学校被张掖地区教育局命名为地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是年,张掖举行的中小学“萌芽”杯篮球比赛,学校少年篮球队获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同年,张掖地区教育局分配学校仪器三批。
是年,开始普及小学教育,学校开始抓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指标。
1983年
学校在全县“元旦”环城赛中获男、女团体第一名。
1984年
学校落实《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几项规定》,制止了“题海战术”,实行平时考查,语文、数学期中、期末进行一次考试,其它学科不再考试,只进行平时考查。
是年,学校学生杂费调整为2元。学校被山丹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1985年
学校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科研”活动。
是年起,学校收费项目中增加了取暖费,秋季每生收取暖费10元。
同年,全县田径运动会“对抗赛”中,学校学生参加了6个小项的比赛,获男女团体第一名。
1986年
张掖地区教育处,教研室首次举行小学语文、数学最佳课堂教学活动,推动了各县课堂教学改革。
6月,县文教卫生局拨给维修费7000元,学校维修围墙300多米
是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
同年,教育行政部门对现有小学教师中学历不合格者进行“专业合格证”考试,只有学历合格(中师学历)或取得了“专业合格证”者,才有小学教师任职资格。我校部分教师参加了考试。
同年,学校学生学杂费调整为每期每生5元。
1987年
学校执行《全日制小学十八个学科教学大纲》,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四年级起加开社会。
7月,县教育局拨给基建费10000元,学校维修教室9座。
9月起,学校每年在同年级确定一个班,进行“注意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1993年停止实验。
是年秋,学校设学前班1个。
同年,学校开始进行职称评定工作。
1988年
是年,学校全面推行了“适龄儿童达标”比赛。
学校党支部被中共山丹县县级机关委员会评为先进党支部
1989年
3月,部分修建在战备地道上的教室陷裂,师生安全受到威协,政府拨款18万元。
同年冬,学校开展学赖宁,做党的好孩子活动,教育学生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学校团支部出台了《山丹县东街小学学习赖宁活动安排意见》。
5月,县上成立了“新建东街小学捐资委员会”共筹集财物12.7万元。
同年,教育部门开始实施中小学“六配套”工程,教委配给放像机、录像机、电视机各一台。
9月,学校开始收取每生每期6元的学杂费。
1990年
5月,政府拨款18万元,群众捐款12.7万元,教学楼、锅炉房建成,并给教学用房和住宅供暖。
同年,东街小学被中共山丹县委,山丹县人民政府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991年
5月,学校组织了学“守则”拼“规范、“三字歌”竞赛活动。
10月,黄安德调任校长,卢万有任党支部书记。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学生守则“三字歌”》记唱活动。
同年起,学校注重了校办产业的发展,小卖部承包给私人。
1992年
区县开始举行优质课观摩活动,学校也开展了观摩课,教改实验课、对比课等公开教学。
同年,学校开展以“自理、自律、自强、自学、自立”为内容的雏鹰争章达标活动。
秋,学校学杂费调整为每生每期10元,开始收教育储蓄金,第一次储蓄100元,其后每生每期50元。
同年,县上配发数学教具4箱。
1993年
9月,黄安德校长离任,李积成调任校长。
同年起,学校开展收旧利废活动,学生中开展了收瓶子,收废纸活动,到1997年停止。
同年,县教委配发自然、数学仪器一批。
同年,学校被评为县级优秀标准化学校。
1994年
《张掖教研》创办,学校教师开始加强撰写论文工作。
同年至2003年,中小学开展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
9月,学校被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995年
同年,县教体局对县区中小学进行“四制”改革,10月学校进行“四制”改革。
同年,学校从四年级起设社会课,取消历史、地理课。
同年,山丹县教体局拨款40000元,学校修建办公用房和教室,同年学校集资修建教职工住宅大楼,共投资2569165.4千元,上级财政部门每套住宅补助9000元。
同年,学校统一代收“保险费”,每生每年35元。
省教委对全县进行实验教学验收,学校购置了声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实验盒,复读机等设施,学校建立了自然实验室、图收室。
同年,学校再次被定为张掖地区业余体育训练学校。
1996年
全省区首进行基础教育科研课题评选后,学校科研意识加强,教师开始了课题研究。
同年,学校开始抓学生合格率、优秀率。
同年起至1998年,根据教体局的要求,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以“三字一画一话”为内容的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
同年,学杂费调整为每生每期15元,取暖费20元。
同年,“义教工程”拨给学校图书991册。
1997年
县政府下发了《山丹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其后学校出台了《山丹县东街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
同年,学校前住宅楼下铺面出租开始创收。
1998年
秋,学校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了分流,分出学生900多次,教职工18人。
10月,学校被张掖地区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张掖地区标准化管理优秀学校。
同年,学校投资16万元,建成有电脑37台的微机教室。
同年,学杂费调整为每生每期20元,班费5元,开始收上机费每生每期40元。
同年,县教委配发投影仪13台。
1999年
校长李积成抓住省上义教工程拨款机遇,在县局的支持下动工修建,于2000年9月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义教工程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县政府拨款80多万元。
同年,贷款4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长廊,挖平了原台地,建成了200多米跑道的操场,种植了各种树木500棵,建成草坪1400多平方米。
同年,学校开始计算机教学,并从六年级开设英语课。
同年至2001年,学校组织以班为单位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研究课外活动,成果获第十七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集体项目一等奖。
同年,一个中队被国家少工委评为全国文明雏鹰中队,大队被省少工委评为“全省优秀少先队组织”。
4月,学校被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教育处、中保人险张掖地区分公司评为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
2000年
8月,县委任命陈天雨为东街小学党支部书记。
9月,义教工程项目投资的新教学大楼建成。学校被中共山丹县委、山丹人民政府评为2000年度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秋,学杂费调整为30元,取暖费40元,上机费40元,电化教育建设费12元。
同年,山丹县教体局在各乡校始设教研主任,组织协调学校教研,科研工作。
同年,学校参加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男子“乒乓球”获小学组团体第一名,田径获团体小学组第三名。
2001年
4月起至2002年8月,学校先后购置购图书1113册。
9月,学校被山丹县教体局评为全县第三届校园文化建设观摩评比城区学校一等奖。
12月,全县举行的“环城赛”中学校获小学组男女团体第一名。
同年,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启动,教师开始学习新课程理论。
同年,学校团支部被县团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
同年起,每年七八月张掖市教育局都要组织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校是先后有五批共计15人次参加培训。
2002年
1月,学校被张掖地区行署教育处评为张掖地区普通小学示范学校。
学校投资了32万余元,建成有41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建成多功能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各1个,并在各科室配置了计算机,并接通天网、地网、校园网。
同年,学校开始配设法制副校长,先后配设的法制副校长是毛煊(山丹县法院书记),周文龙(司法局书记)。
同年,学生郭星星获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二等奖,学校被评为金奖。
同年,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五到十天的集中培训。
2003年
春,杨永伟校长到任,先后制定了《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考勤制度》等管理制度。
2月,学校被共青团山丹县委评为2002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
9月,学校做为县级实验区,成功启动了新课程改革。
10月,在县教体局举行新课程教法研讨课中,我校教师杲玉梅、郭菊、陈雅萍分别获得科学一等奖、数学二等奖、语文三等奖。
10月,学校后住宅楼下铺面,通过教职工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创收。
秋,三至六年级开齐了英语课,实行新课程标准,三年级设科学课,同时取消了一、二年级的自然课。
12月,学校被评市教育局验收为市级花园式信息化学校。
12月,全市新课程教法研讨课竞赛中,杲玉梅、郭菊、陈雅萍分别获得科学一等奖、数学二等奖、语文三等奖。
同年,毕业会考中东街小学有6名学生进入全县前10名。
同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五小公民”活动。
2004年
毕业班毕业会考,学校有7名同学进入全县前10名,杜振获全县第一名。
5月,少先队建队日,学校举行了“爱中华、爱家乡”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演讲活动,青少年读书读报知识竞赛等活动。
6月,学校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门交流会,并整理出版了《山丹县东街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汇编》
6月,政府人事部门下发了《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评聘中级职称的教师参加考试,8月学校评定小高职称的十名教师顺利通过了考试。
9月,学校给各班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开展了《守则》、《规范》的记背和对照活动。
11月,学校被张掖市教育局评为全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先进集体。
12月,县教体局下发《关于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各级考试的通知》,学校有21名教师考试合格。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005年
春,学校实行“一费制”,学杂费35元,信息技术教育费28元,作业费10元,课本费28元。
3月,学校团支部被共青团山丹县委授予2004年度全县“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
6月,学校被山丹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

 

 

 


                                 撰稿:王建红

 

 

 

 

 

 

 

 

 

第一章
学校教育

 

 

 

 


第一章 学校教育
第一节:学校设置与发展
中华民国以前时期
自明正统五年(1440年)山丹卫都指挥杨斌在县城东南隅建山丹卫学1所,是为东街小学之前身。
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祁安期在今县城东街建山丹书院.十六年,知县李复发维修扩建,并易名为仙堤书院。五十七年,知县明福在今胜利街北文庙东侧建成新校舍,改称书院为龙峰书院。
道光二年(1822年),知县颜廷彦在县城东南隅重建书院(现公安局所在地)仍名为仙堤书院。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仙堤书院书院更名为高等小学堂,改造校舍,增添设施,设礼堂、讲堂、及图书室等,有学生30余人,延请师范生任教。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改高等小学堂为高等小学校。
民国11年(1923年)政府改革教育,颁布《壬子学制》,由于在民乐洪水镇(时为山丹县辖区) 设第二高等小学校,学校称为山丹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民国28年(1939年)各乡捐资建校,县区内乡中心学校相继建立,学校又更名为龙峰镇中心学校。民国34年(1945年)改称为中心国民小学,以区别于保国民小学(初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9月,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学校。学校更名为大东街小学,1950年校址由现公安局所在地迁入县衙内(现校址)。
此后,根据中央和西北军政委员会确立的,“先恢复和维持现状,再逐步改造,稳步前进”方针指导下,学校进入了调整改造和稳步发展阶段。解放初学校仅有学生300多名,教职工10多人。
1952年8月,省政府提出了有关整顿小学方案,学校制定了有关成绩考核,学籍管理等方面制度,学校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但外界对学校干扰和学生过多参加社会活动,对学校影响较大,学校各方面发展相对缓慢。
1953年政府拨款6000余元对学校进行改建,修建三栋教室,近100平方米,其后历年来均有小规模扩建。1954年地震后,政府又投资扩建校舍八栋。1962年9月政府加大对学校管理力度,确立东街小学为第一批省级重点小学后,省教育厅,县财政部门多次投资,配发仪器图书等教学设备,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1953年学生人数700多名,教职工42人。
1960年始,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学校人数有所减少。1962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国务院颁布《小学四十条》纠正“左”的错误,学校教育得到了恢复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规章制度被取消,部分教职工遭到批判。1968年4月山丹水泥厂“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部分教师下放到农村任教。1968年10月,“贫宣队”进驻学校,学校走“五七”道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1969年5月学校与山丹水泥厂“厂校挂钩”,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山丹水泥厂等厂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教学受到了较大冲击。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加强了对学校管理,小学设置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上。逐步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稳定了教师队伍,恢复了班主任制度。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对学龄儿童造册管理。实行了通用教材。1979年地区对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进行了统考,东街校参加考试495人,语文、数学在全区12个小学中均居第6名。
1989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有学生1727人,教学班30个,但校舍破旧,部分修建在战备地道上的教室陷裂了不能使用。危房达2700平方米,校长卢万有积极争取,政府拨款18万元,并向社会和机关单位职工集资12.7万元,于1990年5月建成1294平方米教学楼,并在平房教室、办公室、职工宿舍内架设供暖设施,于1990年秋开始供暖。从此学校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至1998年,学生数达到了历史高峰,全校学生达到2597人(包括学前班),教学班达39个,教职工73人。1998年秋,城关小学建成,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了分流,共分出学生900多人,教职工18人。学校规模缩小,班额减少。
自1998年分流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原因,学校规模仍呈不断扩大趋势,但五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平房教室,已十分破旧,几近危房,校长李积成抓住省上义教工程拨款的机遇,在县局的支持下1999年6月动工修建,于2000年9月建成3000多平方米新教学楼。贷款4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长廊,挖平了原台地,在新旧教学楼之间建成有200米跑道的操场,种植了各种树木500棵,建成草坪1400多平方米,学校在县教体局组织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评比中获一等奖。学校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春教学班29个,学生人数达1802人,教职工75人。
2002年,学校投资32万余元建成有41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建成多功能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各一个,并在各科室配置了计算机,2003年被市教育局验收为市级花园式信息化学校,学校在教学设备方面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3年春,杨永伟校长到任后,先后制定了《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考勤制度》等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3毕业会考中东街校有6名学生进入全县前10名行列。其中李涛、何文忡分别获得全县第一、第二名。2004年毕业会考,学校又有7名同学进入全县前10名,第一名杜振,第二名姚金豆。至2005年春季学期,学校班级36个,学生人数2298人,教职工98人(包括8名招聘教师)。
表1、东街小学各时期学校基本情况
项目
年份 班级数 学生人数 教职工总数 备注
1953 18 700 42人
1964 20 900 20人
1966 20 900 33人
1978 28 1102 42人
1988 39 2597 73人
2000 29 1802 75人
2005 36 2298 98人 包括招聘教师

第二节  学校行政管理
一、领导管理体制                                                          
清代仙堤书院,县教谕署,管理书院内设山长、监院各一名,山长由 “经明行修”的地方名儒担任,负责地方的管理和主要教学工作。监院由县府核定的绅士充任,管理书院财务、图书、督导诸生读书,协助山长处理日常事务。
民国时期,学校先后由县劝学所,县教育局,县政府第三科(教育科)管理,学校设校长、教导主任等职,至40年代国民政府加强党 化教育另设训育主任一名。1949年前,历任校长是:陈世光、孙志和、彭盛国、陈兴汉、陈举善、黄质存、杨文富、刘秀德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逐步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设立了由校长、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务会决策学校重大事务。设校长、副校长、教导 主任各1名,另设总务,会计等管理学校财物。
校务委员会是新中国学校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校务委员会一般由校长主持,由民主选举的七到九名教工代表组成,研究决定学校的重大事情,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到九十年代,校长负责制的实行,校务委员会逐渐被行政会议代替.
1950年,政府派张应凤任校长,是解放后学校第一任校长。
1952年秋至1954年4月常正任校长。
1954年5月至1955年8月杨文富任校长。
1955年9月至1958年10月张锐任校长,杨生庭任副校长。其间张锐校长带领教职工在配合县上中心工作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同时,加强了教研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64年,学校有党员高振邦一名,同南关小学党员组成小学支部,书记由校长高振邦兼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规章制度被取消,时任校长高振邦,以及席得明等教师受到批判。山丹水泥厂“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部队“军宣队”等组织先后进驻学校,学校管理较混乱。
1969年1月至1974年8月,先后有张治民、杨乐臣、许明光任革委会主任。
1974年秋,许明光离任,卢万有继任为革委会主任,1978年后改称校长。副校长姚爱华、张启文,张启文兼任教导主任。
1991年秋至1993年8月黄安德任校长,姚爱华、张克俭任副 校长,杜联弟任教导主任,中共山丹县委任命卢万有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开始设党支部,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前至1964年学校支部书记,均由校长兼任)。
1993年9月校长黄安德因身体原因个人申请辞去校长职务,并调离学校,李积成调任校长,副校长仍为姚爱华、张克俭,党 支部书记继续由卢万有担任,徐鸿林任教导主任,1995年1月 ,徐鸿林被免职,同年3月李杰任教导主任。
1995年县教体局对县区中小学进行“四制”改革,改制后校长为李积成,温振华任副校长,李杰任教导主任,张恩华任教导副主任,武福兴任总务主任,党支部书记仍有卢万有担任,卢万有到1997年退休后由李积成兼任支部书记。2000年8月县委任命陈天雨为党支部书记。2000年8月县教体局为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始设教研主任,吴钦首任教研主任。2002年2月县教体局为加强领导,对城区小学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规模调整。校长仍由李积成担任。南关小学教导主任何伟仁调任学校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城关小学副校长任燕花调任学校副校长主管行政总务工作,教研主任吴钦擢升教导主任。刘凯任教研主任。2003年1月李积成升任县教体局副局长,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杨永伟调任校长。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总务主任仍为2002年2月调整后的人选,学校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
 山丹县东街小学历任校长名录
姓名 性
别 出 生 籍贯 学历 党派 职务 任职期限 备注
  年 月     
张应凤 男 1922.1 山丹 简师 无 校长 1950 —1952  
   南关    
常正 男 1925.8 霍城 中师 无 校长 1952—1954.4  
   周庄    
杨文富 男 1920.3 甘肃 中师 无 校长 1954.4—1955.8  
   山丹    
张锐 男 1931.11 清泉 简师 党员 校长 1955.9 —1958.10  
   北湾    
高正邦 男 1930.10 位奇 初中 党员 校长 1958.11—1959.12  
   暖泉    
李文秀 男 1933.3 甘肃 初中 党员 校长 1959.12—1960.9  
   民乐    
徐开儒 男 1931.8 甘肃 简师 党员 校长 1960.9—1960.12  
   民勤    
宋济民 男 1936.7 甘肃 简师 党员 校长 166012.—1964.8  
   武威    
高振邦 男 1930.10 位奇 初中 党员 校长 1964.9—1968.12  
   暖泉    
张治民 男 1928.2 甘肃 简师 党员 校长 1969.1—1969.3 革委会主任
   山丹    
杨乐臣 男 1940.5 甘肃 简师 党员 校长 1969.4—1973.8 革委会主任
   兰州    
许明光 男 1936.3 上海市 简师 党员 校长 1973.9—1974.8  
芦万有 男 1937.7 甘肃 中师 党员 校长 1974.9—1991.9 78年之前
革委会主任
   金塔    
黄安德 男 1939.6 甘肃 中师 党员 校长 1991.10—1993.8  
   酒泉    
李积成 男 1962.3 位奇 大专 党员 校长 1993.9—2003.1  
   十里    
杨永伟 男 1957.8 位奇 大专 党员` 校长 2003.2----  
   十里    


山丹县东街小学历任副校长名录
姓名 性别 出生 籍贯 学历 党派 职务 任职期限 备注
  年月     
彭守仁 男 1928 山丹 中师 党员 副校长 1956—1957  
   县城    
刘修德 男 1920.3 老军 简师 无 副校长 1949—1950  
   甘泉    
张成寿 男   山丹 中师 无 副校长 1955.7—1955.12  
   新河    
杨生庭 男 1920.5 老军 中师 无 副校长 1956.3—1956.7  
   甘泉    
倪金涛 男 1938.12 上海 中师 党员 副校长 1962.3—1964.12  
徐明光 男 1937.7 上海 中师 党员 副校长 1963  
潘其霞 女   上海 中师 党员 副校长    
张启文 男 1935 位奇 中师 党员 副校长兼
教导主任 1978.8—1988  
   芦堡    
姚爱华 女 1942.12 甘肃 中师 党员 副校长 1974—1995  
   民勤    
张克俭 男 1942.5 清泉 高中 党员 副校长 1989—1995  
   祁店    
温振华 女 1959.1 甘肃 大专 党员 副校长 1995.12—2002.2  
   武威    
何伟仁 男 1968.4 老军 本科 党员 副校长 2002.2—  
   潘庄    
任燕华 女 1963.8 山丹 大专 党员 副校长 2002—  
   马场    

 

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导主任、副主任教研主任名录
姓名 性
别 出生 籍贯 学历 党派 职务 任职期限 备注
  年月     
杨品蔚 男 1925 老军 初中 无 教导主任 1956—1957  
   甘泉    
李更庆 男 1920.8 老军 初中 无 教导主任 1950.2—1953.6  
   甘泉    
杨生庭 男 1920.5 老军 中师 无 教导主任 1955.7—1956.7  
   甘泉    
张安良 男  山丹新河 中师 无 教导主任 1953.7—1955.1  
张锐 男 1931 清泉北湾 简师 党员 教导主任 1953.7—1954.1  
谷发海 男 1931 陈户 中师 党员 教导副主任 1953.7—1956.12  
   新河    
蔺宗壁 男 1927.9 位奇 中师 党员 教导主任   
   芦堡    
刘烈文 男 1935 花寨 大专 党员 教导副主任 1965—1968  
   楼庄    
周宗孟 男 19 陈户 中师 无 教导副主任 1957—1959  
   周坑    
周金奎 男  陈户周坑 初中 党员 教导副主任 1958.7—1959.12  
张启文 男 1935.1 位奇 中师 党员 教导主任 1978.8—1988.6  
   芦堡    
杜联第 男 1955.7 新河 中师 党员 教导主任 1988.7—1993.7  
徐鸿林 男 1958.8 新河 中师 党员 教导主任 1993.8—1995.1  
李杰 男 1966.1 甘肃 大专 党员 教导主任 1995.3—2002.3  
   武都    
吴钦 男 1967.4 霍城
东关 本科 党员 教导主任 2002.2—  
      教研主任 2000.8—2002.1
刘凯 男 1971.5 东乐
大桥 本科 党员 教研主任 2002.2—  
舒燕芳 女 1971.5 霍城
东关 大专 党员 教导副主任 2005.1—  
张恩华 女 1949.1 兰州 中师 无 教导副主任 1995.12—2003.6  
第三节、学校学制与课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仙提书院更名为高等小学堂,招收初等小学堂毕业或社会上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堂最初为“三三制”,春季始业。课程有健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外语、中国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但受师资限制,以修身、国文、算学为主。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高等小学校,南京政府于1923年颁布“壬子学制”,学校修业三年。禁止读经,倡导国民教育,承认男女受教育权利平等。推行民族教育,学校学制改为“四二”制(初小四年,高小两年),课程门类较完备。民国29年,学校改为秋季始业使用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发行的小学教材。开设国语、算术、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及音乐、图画、劳作等课程,课程开设趋于正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仍实行“四二”制,其后东街校多次承担有关试验。1952年秋,东街小学试验“五年一贯制”学制,次年取消了试验。1953年,县文教局确定东街小学为重点学校,进行了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复式教学试验。1953年,学校推行“五级计分法”,取得了经验后,向多校做了推广。
1969年,学校改为“五年制”,将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
1978年,学校恢复了秋季始业,学制改为“六年制”。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课程设置经历了几个阶段。
1949年秋,取消了民国时期的“公民”课,改设思想品德。
 国语 算术 自然 历史 地理 美工 唱游 每周总课时
       音乐 体育
低年级 15 6    2 3 2 28
中年级 14 7    2 3 2 28
高年级 10 7 3 3 2 1 1 1 28
1950年,按照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表”,学校课程如下:
1952年将《国语》改为《国文》。
1955年,学校增设《手工劳动》课。
1957年,根据省教育厅决定增设《周会》、《劳动》课(四年级以上学生每年劳动半个月,分散在课时内)。
1963年,学校执行《甘肃省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政治》课改为《周会》课,加强了珠算教学,增加了语文课时数,加强了写字教学,中低年级每周3课时,高年级每周2课时。语文课包括讲课、作文和习字,时间安排如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讲练 12 12 11 11 8 8
作文   2 2 2 2
习字 3 3 3 3 2 2

1964年,教育部颁发文件,简减教材,减轻学生负担。
1965年,执行中央教育部制定的《1965-1966学年度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学校高年级增设生产常识课。四年级设《珠算》课。
甘肃省全日制六年级教学计划表(修订稿)
1965.4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周会 1 1 1 1 1 1
语文 15 15 14 14 12 12
算术 6 6 7 7 7 7
珠算     2 1
历史     2
地理     2
自然     2 2
生产常识      2
体育 2 2 2 2 2 2
音乐 2 2 2 2 1 1
图画 1 1 1 1 1 1
手工 1 1 1  
每周上课时数 28 28 28 27 30 31
注:按内外自习时间,三年级以上每天1课时,各科上课时间内应包括一定的练习时间。
1973年学校设政治、语文、算术、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8科。
1978年,五年制改为六年制,设8门课程。
各年级均设思想课1节,增设劳动课,自然改为从三年级起开设。
1981年,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每周1节。分自然常识课为地理、历史。1981年学校开设英语课,1984年取消。1982年设劳动课。
1987年,学校执行《全日制小学十八个学科教学大纲》,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美术。自四年级起加开社会(实际学校并未开设社会课)。全县执行1988年执行的课程标准如下:
1988年学校课程安排表:
 语文 数学 思想
品德 写字 劳动 说话 班会 体育 音乐 美术 历史 地理 自然
一 9 8 1 1  1 1 2 2 2  
二 11 8 1 1   1 2 2 2  
三 7 8 1 1 1  1 2 2 2   2
四 7 8 1 1 1  1 2 2 2   2
五 7 8 1 1 1  1 2 1 1  2 2
六 7 8 1 1 1  1 2 1 1 2 
1992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课程计划,增设社会课,但因师资等原因学校仍执行1988年的课程计划,至1995年,学校从四年级起设社会课,取消历史、地理课。
1999年秋,县教体局启动未来工程,学校开始计算机教学并从六年级开设英语课。至2003年秋,三至六年级开齐了英语课。2003年实行新课程标准,三年级设科学课,同时取消了一、二年级自然课。
2004年学校开设的课程如下表:

2004年学校课程安排表
 数
学 语
文 思想
品德 写
字 活
动 说习
话作 班
会 体
育 音
乐 美
术 微
机 社
会 自
然 唱
游 英
语 科
学 合计
六年级 5 4 1 1  2 1 2 2 1 1 2 2  3  27
五年级 5 4 1 1  2 1 2 2 1 1 2 2  3  27
四年级 5 4 1 1  2 1 2 2 1 1 2 2  2  26
三年级 5 5 1 1  2 1 2 2 1 1    2 2 25
二年级 6 7 1 1 1 1 1 2 2 2 1      25
一年级 6 7 1 1 1 1 1 2 2 2 1      25
学前班 5 6     1 2 2 2   4 3   25
二、学校编制
1949年解放后学校开展了恢复发展和调整阶段,1949年共有教职工10多名、学生300人。至1958年学校班级数、教职工人数增长较快,班级数26个:一、二年级各6个班,三、四年级各4个班,五、六年级各3个班,学生数达1400多人,教职工达50多人,师生比1:28。每班配备教职工数达1.9人。五十年代教职工配备充足。
年    度 学校班级数 学生总数  各年级班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953---1954 19 760 3 3 2 2 3 2
1954---1955 18 990 4 3 3 2 3 3
1955---1956 23 1210 4 4 3 3 3 3
1956---1957 23 1190 6 4 4 3 3 3
1957---1958 26 1420 6 6 4 4 3 3
山丹县东街小学50年代学校编制情况
根据各地学校规模急剧增长的情况,1962年省教育厅对各地中小学又进行调整,1962年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我省师范院校、中小学人员编制问题通知》,1962年11月张掖地区行政公署下达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区教育事业和精简学校教职工意见》的通知,规定县城小学均以实有班级按教育部规定编制。1961年教育部规定的编制标准是平均班额42人,每班平均教职工数中教职工1.30、教师1.20、职工0.1,教职工和学生比中,教职工1:32.3,教师1:35,职工1:420。经过精减调整,实际上1963年学校有16个班,528名学生,教职工32人,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6.5,每班平均教职工2人,超编0.7人。六十年代政府在学校人员配备上较为充足。
1963年学校编制基本情况
年度 学校班级数
(个) 学生总数
(人) 各年级班数 平均每班教职工数
(人)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四

级 五

级 六


1963 16 528 3 3 3 3 3 3 2
1964年7月,政府调整了学校编制标准,每班平均人数为42人,每班教职工扩编到1.7人,教师与学生班级比为每班1.5人。
1978年学校学生人数以达1896名,班级数33个,教职工42人,平均班额42.7人,每班教职工数1.29人。
1985年学校学生人数1815人,30个班,教职工55人,平均班额65人,平均每班教职工1.8人。学校班额逐年增大。
1998年学校办学规模达到一个高峰期,在校学生数达2559人,班级36个,(不包括3个学前班)教职工81人,平均班额达71人,每班教职工数2.1人。如果按教育部门规定的“以人定班、以班定员”的编制标准计算,1998年学校应有班级47个,每班平均教职工仅有1.7人,离每班2.2人的标准计算,学校教职工缺编现象较严重,班额大教师负担重。
1998年秋,城关小学建成,对学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分流,共分出学生930多名,教职工18人,学校编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编制趋于合理。
 1998年秋分流后学校编制情况

度 学校班级数
(个) 学生总数
(人) 各年级班数 平均每班教
职工数(人)
   确良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999 29 1620 4 5 5 5 5 5 3
进入21世纪,由于政府营造投资建设环境,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加上农村群众重视子女教育的意识加强,转入学校就读的农村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校班额急剧增大。
 2004年学生数编制情况
年度
 班级数
(个) 平均
班额 学生
人数(人) 各年级班数 平均每班教
职工(人)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004 36 63 2272 5 5 5 6 6 5 2.2

第四节   学校教学与研究
一、教学与教研
清末,小学堂教学以讲经为主,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先生讲,学生听。
民国初期,课程设置与内容虽有改变,但教学方法没有多大变化。民国12年(1923年)后,学校推行了班级授课制,并在国语中推行注音符号,以矫正学生方言。教法沿用“注入式”教学,后采用“五段”教学法。民国19年(1930年)学校对教员的任课时数等有了明确规定,教员除讲课外还要负责学生作业批改等。教学有了一定规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整顿,改革教材与课程设置。教学以语文、算术为主。但学校为配合县上的中心工作-----政治运动。社会活动较多,除参加政治报告等活动外,1951年为配合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运动,学校师生排练了《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等大型剧目在全县各乡村演出。为支援抗美援朝活动,到街头演出。1952年,学校排演了反封建婚姻宣传剧目《两家春》。由于过多参加社会活动对学校教学影响较大。1953年3月《人民教育》发表社论《教育工作里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随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也发表社论,指出由于中小学生过多参加社会活动,学校教学外的负担过重,造成相当普遍的忙乱和混乱的现象,必须予以克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领导注意力转移到了狠抓教学上来。
1953年9月,学校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进行了逐步采用“启发式”教学等新方法。其后,学校建立了教研组为主的教研组织机构,成立了高年级(五、六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低年级(一、二年级)教研组。当时由于教师少,班主任是教一个班的语文、数学,所以每单周周五晚上为语文组活动时间,每双周周五晚上是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教研的重点语文是:低年级如何加强识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中年级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词汇的理解记忆;高年级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教研的重点是:低年级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中高年级如何提高学生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运算能力。围绕教研重点,每学期各年级都要进行公开教学,还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并总结出了有关方面的经验材料,在全县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县文教局将材料整理汇集为《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学经验汇集》的小册子发至全县推广。
同年,学校五年级三个班实验推广“五级计分制”。
1954年,政府开始提倡教学改革,学校要求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实行五个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了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56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教学计划,县文教局把东街小学作为试点,年终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推广。
1957年8月至1958年4月,反右斗争,东街校副校长杨生庭、教师陈三虎、毛立鼎、乐嘉川、吕超鹏被划为右派被劳教。1958年,“大跃进”时,全校中高年级师生支援大炼钢铁,每天下午到钢铁厂拣焦碳,砸矿石,人工拉运,时间月余,对教学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62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国务院颁布《小学四十条》纠正“左”的错误,学校教学逐步恢复和发展。1963年4月,县上统考中,学校语文平均68.5分,算术平均73.6分,两项总平均70.9分。
1964年6月学校接教育部通知,推行简化字。
1965年4月6日,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导处组织教师听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语文朗读教学”广播讲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李绍庭、席德明、刘烈文、高振邦、郭芝馥、翟素萍等教职工受到批斗,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段时间,没有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师选学《毛主席语录》,学生考试大多采取开卷考试,教研活动实际已中断。
1973年7月发生的张铁生白卷事件引发出《一封发人深思的答卷》的大讨论,对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其后,家长中、学生中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较严重,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
1974年起学校进行了“三算”(口算、笔算、珠算)实验教学。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稳定教师队伍,恢复班主任制度,同年秋学校恢复秋季始业,改为六年制,学校使用全日制全国通用教材。学风教风进一步好转。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79年,全区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统考中东街小学参加考试495人,语文80分以上282人,不及格78人,总平均分77.1分,全区12所学校中排名第六。数学80分以上187人,不及格110人,总平均分71.4分,全区12所学校中排名第六。
1982年,开始普及小学教育,学校开始抓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等指标。
1984年,学校落实《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几项规定》,制止了“题海战术”,实行平时考查,语文、数学期中、期末进行一次考试,其它学科不再考试,只进行平时考查。
1986年,张掖地区教育处教研室首次举行小学语文、数学最佳课堂教学活动,推动了各县课堂教学改革。  
1987年9月起,学校每年在同年级确定一个班,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至1993年停止实验。
1992年起,区县开始举行优质课观摩活动。学校内部也开展了如观摩课、教改实验课、对比课等各种类型的公开教学,及说课评课活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先后有40多人次在县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994年《张掖教研》创办,学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了撰写论文的风气。
1995年,全区实验教学验收,学校建立了自然实验室、图书室规范了自然实验教学,同时促进了其它学科中多种直观教具的使用。
1996年,全省区首次进行基础教育科研课题评选后,学校科研意识加强,教师开始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科研课题、论文获奖表录
姓名 工作单位 获奖级别 获奖时间 获奖 课题论文名称
何伟仁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5 二等奖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比较认识》
何伟仁 东街小学 省级 2002.11 三等奖 《探究、发展、创新》
吴钦 东街小学 省级 2002.10 一等奖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课题
吴钦 东街小学 市级 1998.8 二等奖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认识事物、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课题
吴钦 东街小学 市级 1998.10 二等奖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
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刘凯 东街小学 省级 2002.7 一等奖 《植物的生长、种植研究》课题
刘凯 东街小学 市级 2004.10 二等奖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研究》课题
刘凯 东街小学 县级 2003.10 一等奖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研究》课题
任燕花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12 三等奖 《在自然课中运用情境教学初探》论文
舒燕芳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6 三等奖 《浅谈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
出学生主体地位》论文
舒燕芳 东街小学 省级 2001.1 一等奖 《突出主体地位,培养认知能力》论文
舒燕芳 东街小学 地级 2002.12 三等奖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论文
舒燕芳 东街小学 地级 2003.4 二等奖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几点做法》论文
舒燕芳 东街小学 国家级 2001.2 三等奖 《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桥梁作用》论文
舒燕芳 东街小学 县级 2002.9 二等奖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课题
舒燕芳 东街小学 市级 2003.12 二等奖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
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课题
舒燕芳 东街小学 市级 2004.11 一等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
张新桂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 二等奖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学生的探索意识》论文
冯红梅 东街小学 市级 2000.3 三等奖 《如何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题
杲玉梅 东街小学 市级 2004 一等奖 《教育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优化,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课题
何玉凤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12 三等奖 《自主修改,提高能力》论文
郭菊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12 二等奖 《培养智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
学生非智力因素》论文
高红梅 东街小学 市级 2003 二等奖 《语文活动课研究》课题
张玉梅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6 三等奖 《激发儿童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张玉梅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 二等奖 《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论文
王以梅 东街小学 国家级 2002.7 三等奖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王以梅 东街小学 国家级 2002.8 三等奖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王惠聪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6 三等奖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论文
王金香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 二等奖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
陈学斌 东街小学 省级 2001.8 二等奖 《省四届基础科研成果论文》论文
陈学斌 东街小学 省级 2003.12 优秀奖 《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论文
沙茹秀 东街小学 市级 2001.12 一等奖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课题
沙茹秀 东街小学 省级 2002.6 一等奖 省四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课题
沙茹秀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10 三等奖 《劳动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论文
晏玉梅 东街小学 国家级 2000 三等奖 《课堂练习方法浅谈》论文
朱德斌 东街小学 省级 2003.12 优秀奖 《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赵玉敏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6 三等奖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水平》论文
赵玉敏 东街小学 市级 2001.12 三等奖 《优化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吴国荭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6 三等奖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论文
姜文英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6 三等奖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何燕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2 三等奖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
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郭建华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12 三等奖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找等
量关系的几种方法》论文
何伟仁 东街小学 省级 2000.8 通过签定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管理模探索
吴菊花 东街小学 市级 2002.11 三等奖 《小议班干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1997年,县政府下发了《山丹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其后学校出台了《山丹县东街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学中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差异,学校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整体素质,成立了书法、绘画、足球队、自然兴趣小组等课外兴趣小组,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陈丹奇同学获绘画全国金奖,学校集体实施的课外探究性学习项目《生物多样性研究》获全国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998年夏全县素质教育观摩研讨会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2年春,学校建成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演示厅,并接通天网、地网、校园网,达到了信息化建设中的“三网四室”的要求。同年4月份学校优质课竞赛中,王以梅等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功能教室授课。自此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2003年冬学校通过市教育局验收,建成了信息化花园式学校。
2003年9月,学校做为县级实验区。成功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在一年级5个班实施新课程教学。学校组织了校级新课程教法观摩课。
2003年10月,在县教体局举行新课程教法研讨课中,我校教师杲玉梅、郭菊、陈雅萍分别获得科学一等奖、数学二等奖、语文三等奖。2003年12月全市新课程教法研讨课竞赛中,杲玉梅、郭菊、陈雅萍分别获得科学一等奖、数学二等奖、语文三等奖。
一年级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了辐射与带动作用。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教职工中逐步树立。教师旧的教学方式逐步改变,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了应用。2004年秋第二轮新课程改革实验推开,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学校教研组织:
学校教研组织历来均以年级组方式自然分组,20世纪70年代以前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语文、数学教研组,由教导处管理。其后学校逐步设置了各年级语数教研组,艺术教研组。1998年设英语教研组。
2000年8月山丹县教体局在各乡校始设教研主任,组织协调学校教研、科研工作。教研、科研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当学校教研主任是:吴钦、刘凯。

山丹县东街小学县级以上优质课等教学竞赛获奖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获奖级别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获奖名称
何伟仁 东街小学 县级 1995.2 二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任燕花 东街小学 县级 2001.4 一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吴钦 东街小学 地级 1996.10 二等奖 张掖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吴钦 东街小学 县级 1995。10 二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舒燕芳 东街小学 县级 2000.4 二等奖 山丹县第四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赵继宏 东街小学 地级 2000.1 三等奖 张掖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
张玉梅 东街小学 县级 1995.4 一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张玉梅 东街小学 县级 1998.4 二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张玉梅 东街小学 县级 1992.4 二等奖 山丹县“三练一优”活动语文课
高红梅 东街小学 县级 2000.4 三等奖 山丹县第四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王金香 东街小学 县级 1992.4 三等奖 山丹县第二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杲玉梅 东街小学 地级 2003.12 一等奖 张掖市小学科学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杲玉梅 东街小学 县级 2003.9 一等奖 山丹县第一届新课改小学科学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杲玉梅 东街小学 县级 2002.4 三等奖 山丹县小学中青年数学教改实验优质课
陈雅萍 东街小学 地级 2003.12 三等奖 张掖市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陈雅萍 东街小学 县级 2003.10 三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王秀花 东街小学 市级 2000.10 二等奖 张掖市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王秀花 东街小学 县级 2004.4 二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郭菊 东街小学 市级 2003.12 二等奖 山丹县第一届新课改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郭菊 东街小学 县级 2003.10 二等奖 张掖市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马晓琴 东街小学 县级 2001.4 二等奖 山丹县第五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刘玉珍 东街小学 县级 2003.6 一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任自明 东街小学 市级 1995.7 二等奖 张掖市首届中小学体育优质课
屈宗文 东街小学 县级 1993.2 三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屈宗文 东街小学 县级 1988.9   山丹县教坛新秀
王万 东街小学 市级 1992.4 三等奖 张掖市第一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王万 东街小学 县级 1991.4 二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冯红梅 东街小学 县级 1997.11 一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组教坛新秀
冯红梅 东街小学 县级 2002.4 三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冯红梅 东街小学 县级 2004.4 一等奖 山丹县第二届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优质课评选
陈映华 东街小学 县级 1992.1 二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王雅芬 东街小学 县级 1998.1 三等奖 山丹县第三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何燕 东街小学 县级 1992.4 一等奖 山丹县“三练一优”活动思想品德课
何燕 东街小学 县级 2000.4 二等奖 山丹县第四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何燕 东街小学 县级 2003.4 三等奖 山丹县第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改实验课
刘素萍 东街小学 地级 1997.3 三等奖 张掖市电化教学(录像)优质课
刘素萍 东街小学 县级 1992.1 三等奖 山丹县“三练一优”活动语文课
朱小虹 东街小学 省级 2001.7 二等奖 甘肃省小学数学优秀录像课
朱小虹 东街小学 县级 2001.4 三等奖 山丹县第五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朱德斌 东街小学 省级 1996.7 优秀奖 甘肃省录像课《小猫钓鱼》
朱德斌 东街小学 地级 1996.11 二等奖 张掖市电化教学优质课
姜文英 东街小学 地级 2000.10 二等奖 张掖市小学思想品德教改实验课
毛媛 东街小学 县级 2004 一等奖 山丹县第三届小学数学教改实验课
陈莉华 东街小学 县级 1996.1 三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陈莉华 东街小学 县级 1991.1 二等奖 山丹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
王英 东街小学 县级 2002.1 二等奖 山丹县第一届小学数学教改实验课
陈学斌 东街小学 省级 2002.6 优秀奖 甘肃省首届中小学美术课评比
陈学斌 东街小学 省级 1996.6 二等奖 甘肃省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
吴菊花 东街小学 县级 2002.4 三等奖 山丹县小学中青年语文教改实验优质课
王以梅 东街小学 县级 1995.4 一等奖 山丹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盛玉芝 东街小学 县级 1988.9   山丹县教坛新秀
孙晓平 东街小学 地级 1996.11 三等奖 张掖市第二届幼教优质课美工组评比


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课件、教案获奖情况表录
姓名 工作单位 获奖级别   获奖时间 获奖 论文名称
何伟仁 东街小学 地级 1998.5 二等奖 金属与金属标本
吴钦 东街小学 地级 1996.10 二等奖 《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投影片
任燕花 东街小学 地级 1997.8 二等奖 《青蛙发育过程》投影片
舒燕芳 东街小学 省级 2003.12 二等奖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案例
何燕 东街小学 地级 2004.11 优秀奖 市级课件评比
冯红梅 东街小学 地级 2003.9 三等奖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周金玲 东街小学 省级 2001.10 三等奖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
杲玉梅 东街小学 地级 2001 三等奖 《7的乘法口决》、《材料的使用与环境》课件
杲玉梅 东街小学 省级 2001 三等奖 《小数的意义》教学案例
黄聚存 东街小学 省级 2003.12 二等奖 《注意安全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盛玉芝 东街小学 市级 2003.8 三等奖 《7的乘法口决》课件
沙茹秀 东街小学 省级 2003.12 二等奖 《注意安全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陈学斌 东街小学 市级 2004.12 三等奖 《画枇杷》多媒体课件
刘志远 东街小学 市级 2001.10 二等奖 《加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刘志远 东街小学 市级 2003.10 三等奖 《7的乘法口决》课件
陈雅萍 东街小学 市级 2004.11 优秀奖 市多媒体课件大赛
                                        撰稿:何伟仁

 

 


第二章
学校德育

 

 

 

 

 

 

 

 


第二章  学校德育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国家接班人的主要渠道。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认识社会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迫切需要在思想和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学校德育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德育课程的设置
清末小学堂,设置修身,讲经课,进行尊孔忠君等封建伦理教育。
民国7年(1918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小学施行细则》40条,课程中有修身、讲经、诗经课占全部课程的40%以上。
民国15年(1926年),修身改为公民训练课,民国17年(1928年),小学先后开设童子军训练及党义(三民主义)等课,推行文化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消童训和公民训练课,改为思想品德课,1950年政治课不再单设,贯穿于各学科之中。
1957年,学校开设劳动课,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
1963年,政治课改为周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开设政治课,并在语文课中学习毛主席语录《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政治教育文章。
1978年,思想品德课由四五年级每周各2课时改为一至五年级每周各1课时。
1981年,学校通过思想品德课、劳动课加强了对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
1997年秋季,学校从四年级起开设社会课与思想品德课、周会课等一起加强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
自1981年至今,思想品德课一直开设,并得到加强,教学内容几经变化。各个时期在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方面各有侧重。
第二节   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各个历史时期,学校都会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学校党团队组织、班主任工作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清末小学堂对学生进行“忠君”、“尊孔”为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民国初年,学校通过修身课对学生进行“国民道德”教育,民国17年(1928年),通过“党义”课推行“党化教育”。民国22年(1933年)后,对学生进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中心内容的教育,统一意志,统一信仰,强化党团组织,训育管理,加强党化教育。
1950年,学校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通过各种学科,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和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1951年,学校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建立,扩大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阵地。此后,少先队组织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50年—1952年,学校在加强政治课教学的同时,学校师生为配合中心工作,结合“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运动,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阶级教育。
1951年,学校师生排练演出《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等大型剧目,并在全县乡村宣传演出。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学校编写了“打倒美国佬”,“送子参军”和有关抗美援朝的歌、诗、相声、快书在城区街头和乡下演出宣传。
1952年,学校为配合“新婚姻法”排演《两家春》等反封建剧目进行宣传演出。
1955年政府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学生曾到工厂、生产队等参加劳动。是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小学生守则》。每学期开学后,班主任都要引导学生学习《守则》。贯彻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1956年,学校响应共青团中央倡仪“小五年计划”活动。在学生中进行种树、种花、美化校园,开展“勤俭办学”活动,利用节假日帮助附近农业生产合作社积肥、除草、捡麦穗等,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品质和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1956年至1958年每年春天学校师生都要在南湖拐坝湾或北山滩进行建造“绿化长城”活动,学校师生共营造“少年儿童林”三处。
1957年,学校通过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形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进行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教育。
1958年,劳动课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农村和工厂参加生产劳动。是年全校中高年级师生参加大炼钢铁运动,到钢铁厂捡焦碳、砸矿石等。接受政治洗礼和劳动锻炼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1963年3月,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活动,开展“三好学生”(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评选活动。是年5月,试行教育部重新制定的《小学生守则》(草案)。
文革期间,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读毛主席语录,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开展大批判,以阶级斗争教育为主。
1978年学校重新开始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1979年学校贯彻教育部重新拟定的《小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并结合《守则》向三年级以上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1981年学校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道德、讲文化;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活动。是年学校在高年级通过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加强了对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
1985年学校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科研”活动,此后,每学年都要进行小手工制作等方面展览,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素质。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学校德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1989年学校执行《小学德育纲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团队组织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好孩子,了解祖国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民族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是年冬,学校开展学赖宁,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教育学生做社会主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学校通过各少先队大队办墙报,开展演讲活动,加强了教育。为落实学习赖宁活动,1989年12月学校团支部出台了《山丹县东街小学学习赖宁活动安排意见》。就活动方法、内容、形式等做了详尽安排。在第十七周举行了主题为“做赖宁式的好少年”,“学英雄,见行动”、故事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赖宁精神鼓舞我们做一个好少年”,“向英雄学习争做五星队员”等主题队会,学校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还制定了“五星队员达标标准”。学校德育工作呈显出了勃勃生机。
1991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学生守则“三字歌”》记唱活动。是年五月学校组织了学“守则”拼“规范”,“三字歌”竞赛活动。“三字歌”如下: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
升国旗  要敬礼  唱国歌  要肃立  尊长辈  爱幼小  孝父母  遵教导
会使用  文明语  遇外宾  要知礼  帮残疾  乐助人  不打架  不骂人
要诚实  不说谎  损公物  要赔偿  捡东西  要上交  借东西  要归还
不挑吃  不挑穿  惜粮物  节水电  爱整洁  常洗澡  勤刷牙  习惯好
不旷课  不迟到  对老师  有礼貌  上课时  用品齐  敢发言  多动脑
做作业  写工整  按时完  卷面净  广播操  要做好  炼身体  争达标
保视力  做眼操  三个一  要做到  集合时  快静齐  做值日  要积极
个人事  要自理  家务活  要学习  衣和物  放整齐  学做饭  会洗衣
过马路  走横道  乘车船  要买票  买东西  按顺序  看影剧  不吵闹
保古迹  爱益鸟  护庄稼  爱花草  迷信事  要反对  坏书刊  不去瞧
烟酒赌  不能沾  不玩火  防危险  好与坏  要分清  坏行为  敢斗争
好习惯  早养成  有教养  益终生

首页  |  服务  |  产品  |  案例  |  关于  |  联系  |  地图

北京适普益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3-2020. www.tiyuchang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2015号-1